我们在“疫”线 全力以“复”
时间:2022-04-14 来源: 办公室 文字大小:大中小 打印:打印
我们在“疫”线---守住“一道卡”
一声号令,他们向“疫”而行,舍小家顾大家;无数个夜晚,他们严防死守,只为筑牢疫情“防控线”……一群群“公积金最美身影”活跃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用坚守和执着,汇聚成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中心审计稽核部就是这样一个“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队伍,7名同志分布6个社区进行志愿服务。部长于海溶说“疫情来临,就是考验我们、磨砺我们的时候,就是需要我们站出来的时候!”她带头变身“大白”,多次到核酸检测现场为社区为居民扫码登记;程昕和朱瑜两名瘦弱的女同志在同一个社区支援,她们一个迎着朝阳6:00最早一个到岗,一个踏着夜色最后一个离岗;程艳秋同志虽不是党员却一直冲在一线服务群众;王绍宏同志主动担当值守夜班的任务,每天披星戴月做社区“守夜人”:张苏宁同志在所住小区解封后第一时间就主动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宋娇同志的爱人是一名传染科医生,夫妻俩一个坚守在方舱,一个服务在社区,他们并肩作战,用爱和责任诠释“最美家庭”。
我们在“疫”线---打开“一扇门”
在这场战“疫”中,有人星夜驰援,冲锋逆行;有人风雨无阻,坚守岗位;有人不畏辛苦,四处奔波。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用一个个平凡的瞬间,传递温暖和力量……于洪抗疫组的孙晓琳同志用爬楼梯的方式为3个单元33层楼的居民派发口罩,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进每家每户。法规稽查部的刘薇同志居住的小区一直在封闭状态,她主动联系社区,逐户统计人员信息,通知核酸检测时段,确保信息准确、应检尽检。皇姑区抗击疫情临时党支部的张旭同志患有通风,强忍疼痛的他坚持参加了支援社区的全部核酸检测工作,还主动到行动不方便的居民家中提供上门检测。和平区抗击疫情组长杨权、临时党支部书记黄巍带领曹佳、宋人杰等同志多次上门逐户统计核对居民信息,陈亮同志还主动申请参与老旧小区的上门服务,一个上午他徒步爬楼60多层,为44户居民进行入户检测。大东区居家办公人员临时党支部的林乔同志已经坚守岗位20多天了,每天为社区居民提供“跑腿”服务,他的膝盖肿了,但他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来。
我们在“疫”线---担当“一份责”
每个位置都是阵地,每个岗位都是堡垒,每名党员都是旗帜,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显责任、展担当。于洪抗疫组的杜云东同志用工作中不畏困难、勇于担当的行动收到来自中海城社区充满温度的“感谢信”;铁西抗疫组梁海同志的爱人是医大医院的员工,疫情原因一直封闭在单位,他把孩子独自放在家中上网课,自己连续10多天坚守在弃管小区最艰苦的夜班岗位;下了夜班,他又马不停蹄挨家挨户为社区高龄老人运送蔬菜包,第一时间把政府的温暖传递到老人手中。大东居家办公人员临时党支部的李丹同志和身为辅警的爱人把刚刚两岁的孩子交给老人,小夫妻不同的岗位,同样的坚守,舍小家守大家“疫”路同行。和平区抗击疫情临时党支部的胡婷同志主动与居住地社区对接,26日至今,连续18天坚持在小区门口值岗,参与区域核酸检测宣传和服务工作,代收快递外卖1000余次,参加小区内核酸检测扫码录入工作,共计扫码录入1500余次,用她的热心和热情温暖了每一名社区居民。
我们在“疫”线---护好“一座城”
山河共风雨,日月耀明天。在这次疫情防控“战役”中,人人都是防疫员,个个都是战斗员。这些温暖的人儿,一定会让“春天”早点到来的。皇姑区抗击疫情工作组的李铭同志,爱人是一名医生,一直负责为居民做核酸检测,他就一直坚守在核酸检测现场负责维护秩序,夫妻携手、共同抗疫。田枫、朴千光两名同志了解到皇姑组人员大多因小区封闭无法参加社区对点支援的情况后,主动请战,克服困难,每次核酸检测都冲在前面。罗岩、乔宇、杨怀东、张磊、胡英、杨鹤等同志主动到居住小区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和平区抗击疫情工作组的郭静同志已经年过50了,3月20日中心先锋队到牡丹社区支援核酸检测工作,她就主动报名参与,从浑南开车30多公里赶到三台子;加入和平组后她又第一时间投入战斗,经常工作到深夜,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一名女军转干部的使命担当。中心抗疫先锋队的李鹏飞、齐晨两名同志自3月24日起就投入到支援苏家屯区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两名军转干部退伍不褪色,用军人的作风,冲锋在抗疫最前线。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公积金人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书写责任担当。“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公积金人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全力以“复”,共迎花开春还!